中国女篮这波操作,我忍不了了!
长时间集训就能出成绩?这套“老黄历”还要骗多久!不论是中国男篮还是中国女篮,似乎都对这种集训模式迷之执着。可结果呢?男篮那边咱就不多提了,年年都是“大强队”,却年年在国际赛场摆烂,连亚洲霸主地位都快保不住。看女篮这次亚洲杯,4月16日开始集训,准备了整整3个月,最后半决赛被日本吊打。看看日本女篮,人家集训才两周,结果呢?这3个月我们磨的都是什么刀,这比赛日本拿着激光剑啊!

宫鲁鸣的“万次投篮计划”:这是个笑话吗?
中国女篮不仅集训早,还跑到云南海埂搞封闭训练,宫鲁鸣还搞了个听起来玄乎其神的“万次投篮计划”。听上去好像很专业、很努力,但比赛一打出来是啥效果?半决赛对阵日本,全队三分球23投6中,输得连借口都找不到!再看看对手,日本三分球34投16中,投得对面都以为篮筐大了一个号。不说三分命中率优劣,光是在场上的投篮自信和节奏感,日本就把中国女篮甩了好几条街。所谓的“万次投篮”,到底是练了还是真在混日子?
小组赛虐菜赢得爽,只能说虚胖得厉害。碰到强队马上暴露实力短板。三个月准备的成果,比不过人家两周练出来的东西,丢不丢人?这漫长的封闭、枯燥的计划,到底是在提高能力还是在削弱球员状态?
三分拉胯、罚球也不灵:女篮低效到挠头
写实一点,中国女篮在这届亚洲杯的外线表现就是“灾难级别”。场均23.2次三分球出手,命中率却只有34.5%,不仅在四强中垫底,跟对手完全没得比!再看看日本队,命中率37.3%,澳大利亚更夸张,接近4成。别光吐槽三分球,罚球表现更辣眼睛,73%的命中率,8支参赛队伍排到倒数第4。换句话说,到手的机会都能自己浪费大半,你说让球迷怎么看?这和三个月集训划上等号吗?
要是投篮练不出来,起码态度和节奏搞搞清楚吧。结果比赛时球员不光技术别扭,体能消耗那叫一个快。尤其后半场,投篮的腿劲都像没了,说好听是盲目出手,说难听点就是靠蒙。拿不上基本分,那咱还练啥练?
日本女篮教练“补刀”,说得太扎心
日本女篮主帅盖恩斯的采访也够直接——他们的备战时间仅仅两周,只靠几场友谊赛调整状态。这话说出来,对中国女篮来说无异于直接打脸。就这样一支又矮又“仓促”的队伍,不光半决赛直接干掉中国,还在面对澳大利亚的时候硬碰硬,整场都咬得死死的,丝毫没有怂。你说,这到底是训练时间的锅,还是效率方法出了问题?
咱中国女篮堂堂亚洲霸主,因为身高优势基本打“高举高打”,结果决赛能看得出来,日本这个“矮个队”拼速度、拼准度,几乎成了最让人喜欢的球队。再看看拿了冠军的澳大利亚,各项基础数据全是稳扎稳打,特别是三分球和罚球,稳定得像机器。中国女篮呢?越看越感受到,那三个月的硬练背了莫名其妙的锅。
未来是变还是躺?这个问题不难回答
这几年中国篮球的集训模式就是死循环:大规模招人——长时间折腾——正式比赛落空——回来总结继续折腾。男篮如此,女篮也没逃开。这搞得像扎营打仗,心理还得绷到崩。这次女篮半决赛输了,咱还能当吃瓜看看,就怕男篮亚洲杯再来一出类似的“戏码”。要真是那样,这一整套从上到下的指导思想是不是该歇歇了?

女篮这次亚洲杯,在国内还算准备得轰轰烈烈,但结局呢?差点凉到谷底。长时间集训,无非是个没有结果的姿态,“练”了就“对”?醒醒吧,中国篮球不是靠表面功夫来摆平的。继续这么折腾下去,别说亚洲,连国际赛场的名额咱都可能连年被抢了!